合作机构:阿里云 / 腾讯云 / 亚马逊云 / DreamHost / NameSilo / INWX / GODADDY / 百度统计
AQS 全称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(抽象队列同步器),旨在作为创建锁和其他同步机制的基础,常见的同步锁 ReentrantLock、CountDownLatch、Semaphore、CyclicBarrier等都是基于 AQS 实现的。所以只有了解了AQS的实现原理,才能更好学习使用其他同步锁。
AQS的源码逻辑比较复杂,很多开发者看见就头疼,逻辑众多,无法梳理清楚。原因就是开发者梳理源码的步骤出错了,刚开始就看AQS的加锁、释放锁逻辑,陷入细节中不能自拔。正确的做法是,先整体后局部,先框架后细节。下面就带着大家一下分析AQS源码,保证清晰易懂。
为什么一上来先看AQS的加锁流程,先要理解AQS的框架设计,才能去看具体的源码。
问个问题,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同步锁,你会怎么设计?
肯定先要梳理一下需求,需求没有梳理清楚,就别谈开发了。
我理解的设计一个同步锁,需要满足以下需求:
至此,我们梳理清楚了AQS的加锁需求,而实际上AQS的加锁流程跟上面的需求完全一致,下面用一张图来表示。
图片
看一下AQS内部的架构设计和包含的属性。
// AQS继承自AbstractOwnableSynchronizer,为了记录哪个线程占用锁
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 extends AbstractOwnableSynchronizer {
// 同步状态,0表示无锁,每次加锁+1,释放锁-1
private volatile int state;
// 同步队列的头尾节点
private transient volatile Node head;
private transient volatile Node tail;
// Node节点,用来包装线程,放到队列中
static final class Node {
// 节点中的线程
volatile Thread thread;
// 节点状态
volatile int waitStatus;
// 同步队列的前驱节点和后继节点
volatile Node prev;
volatile Node next;
// 条件队列的后继节点或者同步队列的共享/排他模式
Node nextWaiter;
}
// 条件队列
public class ConditionObject implements Condition {
// 条件队列的头尾节点
private transient Node firstWaiter;
private transient Node lastWaiter;
}
}
TOP